比较常见的处理工艺
包括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常用技术以及MBR膜法、日本的净化槽技术等,其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小,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比较常用,也比较适用于我国乡村的实际状况。这些处理设施的共性是采用强动力曝气供氧,但是运行能耗高,维护费用高,需要相对较为专业人员维护。在资金基础相对匮乏的乡镇,很多种这样的设备被限制下来,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。
(1)生物处理技术
包括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常用技术以及MBR膜法、日本的净化槽技术等,其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小,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比较常用,也比较适用于我国乡村的实际状况。这些处理设施的共性是采用强动力曝气供氧,但是运行能耗高,维护费用高,需要相对较为专业人员维护。在资金基础相对匮乏的乡镇,很多种这样的设备被限制下来,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。
(2)生态处理技术
常用的是人工湿地,以潜流式湿地为主。据目前实践资料来看,日处理1吨污水需湿地面积10m2以上。但是为了减少用地和控制投资,我国的应用案例几乎都是日处理1吨污水占地2-3m2,并由此得出“人工湿地投资小”的错误论点,其结果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很短(除非污水量很小),后因氧气供应不足使厌氧菌大量繁殖而变成黑臭污水潭,成为集中排污点,危害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。此外,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失效已是共识。因此,采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是不适用的。
(3)生物+生态组合技术
处理效果良好,但其生物处理单元的运行费用和管理维护问题同样突出。
(4)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
水经过隔油沉淀预处理后进入水量调节池,然后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网投配到高负荷地下渗滤单元,使污水在人工滤料中横向运移和竖向渗滤,其中的污染物被不同功能-结构层的滤料拦截、吸附,并终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,其出水经过人工湿地滤池进行脱氮除磷深度处理后,各项指标均可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类排放标准。
乡镇污水因其特定的水质、水量及处理特点决定其不能照搬城镇污水处理办法。加之中国南北跨度较大,因此,针对不同地区,采取适合当地乡镇的污水特点的处理措施对于改善乡镇环境状况,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及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。